ENGLISH   
 
首 页 走近玉华 资讯报导 产品服务 技术服务 客户反馈 合作加盟 联系我们 资源下载 基因检测

<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玉华生命科技2011年获得中国生物产业领军人物奖! 《百家媒体推荐》

穗盛SOD袋泡茶6月15日隆重进入上海联华超市!        

玉华推出袁勤生教授研究40年的配方“SOD健康伴侣”呈现給广大消费者 

玉华2011年4月在中国上海开新产品新闻发布会邀请世界SOD科学家鉴定产品质量。

玉华推出“穗盛”超氧化物歧化酶系列茶饮

 全国第一届“中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行业协会”筹备会议在玉华隆重举行!

热烈祝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与玉华成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研发检测中心”

玉华首席科学家袁勤生教授“中国超氧化物歧化酶之父”

慎重声明:未经本公司账户往来业务出现问题,我司概不负责!(详见公司新闻)

中国生物科技抗辐射第一“穗盛茶饮”隆重上市!

穗盛--民族品牌生物饮料将在中国崛起 !!!  

玉华在基因工程上再一次创新SOD细胞激活茶多酚 是中国首家创新!

 
 
 
莲必治注射液与急性肾功能损害

     1988年至2005年3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莲必治注射液的病例报告共50例,不良反应表现为急性肾功能损害、皮疹、头晕、胃肠道反应、过敏样反应等。其中急性肾功能损害17例,并有1例合并肝功能异常。

     1978年至2005年2月,国内文献报道中检索到有关莲必治注射液引起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病例共26例。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29岁,因急性肠炎给予莲必治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滴注1次后,患者自觉双侧腰部酸痛。辅助检查提示,肾功能:尿素氮8.7 mmol/L,血清肌酐424 μmol/L;尿常规:尿蛋白(++);24小时尿量1600~2700 ml;肾穿刺活检:肾小管间质炎。临床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住院治疗后,临床痊愈。

     现有临床病例报告显示,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发病前多无肾脏病史;单独或联合使用莲必治注射液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联合用药情况占多数。莲必治注射液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特点为,发病时间短,多在用药1次后即出现;主要症状为腰酸、腰痛;部分患者尿量正常;均有肌酐、尿素氮的升高;预后良好。

     鉴于莲必治注射液有引起急性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并且是产品说明书中未提示的新发现的不良反应,因此SFDA在要求生产企业修改说明书的同时,提醒临床医生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对用药患者肾功能的监测。避免与氨基糖苷类等有肾毒性药物联合使用。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肾脏疾患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莲必治注射液成份为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临床上用于细菌性痢疾、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的治疗。

    

    羟乙基淀粉40、20氯化钠注射液与肾功能损害

     1988年至2005年3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706代血浆”、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注射液的病例报告共84例,其中肾功能衰竭1例。

     1978年至2005年2月,国内文献报道中检索到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注射液导致肾功能损害13例,此外“706代血浆”(未明确是羟乙基淀粉40还是20氯化钠注射液)导致肾功能损害116例。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51岁,有慢性肾炎病史,因降压治疗静滴706代血浆500 ml,每日1次,连续8天,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少尿,每日尿量不足400 ml,实验室检查:BUN 59.36 mmol/L,Cr 1506 μmol/L,K+ 7.47 mmol/L给予急诊血液透析,抗感染,纠正心衰治疗,20天后BUN 35.45 mmol/L,Cr 844.65 μmol/L,K+ 4.3 mmol/L,患者症状好转。

     鉴于羟乙基淀粉40、20氯化钠注射液可导致肾功能损害,故SFDA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临床应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肾功能、尿常规、尿量等指标,一旦发现少尿、蛋白尿升高应立即停药,及时对症治疗。老年人、原有肾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疾患的高危人群应慎用本药。

     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又称706代血浆、羟乙基淀粉代血浆),为血容量补充药,有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作用,用于失血、创伤、烧伤及中毒性休克等。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注射液(又称低分子706代血浆、低分子羟乙基淀粉代血浆),亦为血容量补充药,用于改善微循环治疗。

    

    警惕克银丸引起的肝损害和剥脱性皮炎

     克银丸是由土茯苓、白鲜皮、北豆根和拳参制备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作用;临床用于银屑病。

     1988年至2005年3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克银丸的病例报告共14例,其中严重病例报告有肝损害10例、剥脱性皮炎1例。

     1978年至2005年2月,国内文献报道中有关克银丸的病例报告共6例,其中肝损害4例、剥脱性皮炎2例。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57岁,因恶心、乏力、腹胀10余日伴皮肤、巩膜黄染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银屑病服用克银丸,每次100粒10 g,每日3次。服药10余日后自觉恶心、乏力、腹胀、纳差,继之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尿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既往患银屑病1年余,病情轻,一直未治疗。体检: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1084 U/L,谷草转氨酶428 U/L,γ-谷氨酰转肽酶157 U/L,碱性磷酸酶256 U/L,乳酸脱氢酶157 U/L;乙肝表面抗原-,抗甲肝病毒IGM抗体-,抗丙肝病毒抗体-,尿胆红素+,尿胆原++,总胆红素73.0 μmol/L,1分钟胆红素18.1 μmol/L。

     鉴于克银丸可导致肝损害和剥脱性皮炎,SFDA建议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超量、长期使用;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肝功能监测;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有克银丸过敏史、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对其他药物过敏者慎用。
 
产品服务 | 联系我们 | ENGLISH沪ICP备16002716号-1
上海玉华生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