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 页 走近玉华 资讯报导 产品服务 技术服务 客户反馈 合作加盟 联系我们 资源下载 基因检测

<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玉华生命科技2011年获得中国生物产业领军人物奖! 《百家媒体推荐》

穗盛SOD袋泡茶6月15日隆重进入上海联华超市!        

玉华推出袁勤生教授研究40年的配方“SOD健康伴侣”呈现給广大消费者 

玉华2011年4月在中国上海开新产品新闻发布会邀请世界SOD科学家鉴定产品质量。

玉华推出“穗盛”超氧化物歧化酶系列茶饮

 全国第一届“中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行业协会”筹备会议在玉华隆重举行!

热烈祝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与玉华成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研发检测中心”

玉华首席科学家袁勤生教授“中国超氧化物歧化酶之父”

慎重声明:未经本公司账户往来业务出现问题,我司概不负责!(详见公司新闻)

中国生物科技抗辐射第一“穗盛茶饮”隆重上市!

穗盛--民族品牌生物饮料将在中国崛起 !!!  

玉华在基因工程上再一次创新SOD细胞激活茶多酚 是中国首家创新!

 
 
 

    青蒿素类药物研发期待开辟新空间 需协作 青蒿素类药物作为抗疟的明星药物,已经逐步得到全世界的认同。更重要的是,随着科研工作者对青蒿药物抗疟的作用机理逐步清楚,新的应用领域也逐渐浮出水面。不久前,在重庆酉阳举办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523项目)4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国内众多的青蒿素研究专家聚集一堂,畅谈青蒿素类药物发展前景。随着青蒿素类药物在抗疟药物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开发新的适应证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事实上,有些消息使人充满期待。

    青蒿素类药物作为抗疟的明星药物,已经逐步得到全世界的认同。更重要的是,随着科研工作者对青蒿药物抗疟的作用机理逐步清楚,新的应用领域也逐渐浮出水面。不久前,在重庆酉阳举办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523项目)4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国内众多的青蒿素研究专家聚集一堂,畅谈青蒿素类药物发展前景。随着青蒿素类药物在抗疟药物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开发新的适应证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事实上,有些消息使人充满希望——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科研机构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等生物活性,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天然药物。

   ■过氧键是抗疟关键结构
    蒿甲醚的研制者之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李英教授告诉记者,目前认为青蒿素类药物发挥抗疟作用的关键是过氧键。青蒿素被疟原虫体内的铁催化,其结构中的过氧键裂解,产生自由基,与疟原虫蛋白发生络合,形成共价键,使疟原虫蛋白失去功能,导致疟原虫死亡。同样,这类药物对于血吸虫的作用也是基于过氧键,目前我国已将蒿甲醚、青蒿琥酯作为预防血吸虫病的药物。那么,按照类推法则,人们得到启示,青蒿素对其他寄生虫是否有同样影响值得探究。

    “有人觉得过氧键能够产生杀寄生虫很奇怪,但是青蒿素类药物就是这么一类神奇的药物!”谈起她研究了一辈子的青蒿素,李英教授就像谈到自己的朋友一样熟悉。而事实上,这种神奇的药物给她带来了很多惊喜。

    通过多年的研究,李英教授和她的研究组发现,这类化合物除了能治疗寄生虫病外,还有免疫抑制的作用,有望用于红斑狼疮、类风湿等病症的治疗。而且,最近,在研究青蒿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方面,他们也获得了比较乐观的结果。

    ■抗肿瘤作用最受关注

    根据青蒿素类药物的抗疟作用机制,美国一位专家——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系赖亨利教授推理认为,由于癌症细胞分裂时需要大量铁质才能复制DNA,故癌细胞的铁质含量比正常细胞高出很多,则青蒿素也可能对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在此理论指导下,科研人员在离体实验中证实了青蒿素较强的杀死癌细胞的能力,和青蒿素接触16小时后,乳腺癌细胞几乎全部被杀死。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对青蒿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1992年,我国学者邓定安首先发现,具有α-次甲基或多羟基六元环内酯结构的青蒿酸衍生物对小鼠白血病P388细胞有明显抑制活性。随后,众多的科研机构对其进行了研究,得到令人惊喜的结果:青蒿琥酯在体外可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在小鼠体内可明显抑制H22肝癌实体瘤的生长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皆可能与青蒿琥酯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有关;青蒿素可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诱导K562细胞跨膜电位下降而导致细胞凋亡;青蒿琥酯也具有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

    各种研究显示,我国已上市的几种青蒿素衍生物,如蒿甲醚、蒿乙醚、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等,均有广谱抗肿瘤效果,其中有些产品对肝癌这一“癌中之王”有显著抑瘤作用。此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多种常见肿瘤均有抑制作用,有望被开发成为新型植物广谱抗癌药物。有人称,其意义不亚于紫杉醇的开发上市。更重要的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毒性较小,绝大部分病人对其耐受性良好。

    尽管国内外研究结果使人期待,但是大多数专家对记者表示,目前距离正式的抗肿瘤药物上市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并且,其抗肿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只知道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及细胞毒作用来完成,还需要深入研究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以便更为准确地寻找药物靶标。

    同样,李英教授告诉记者,虽然青蒿素类药物已经被发现具有很多除了抗疟以外的新用途,包括抗病毒、抗炎、退热等,但都是基础研究阶段,距离临床应用尚有时日,需要苦心钻研、耐心等待。

    ■良好协作是成功捷径

    忆及当年的战果,当年参加“523项目”的老科学家们感慨良多。当记者问及当年的“523项目”成功的经验时,很多人谈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全国主要科研单位形成“统一战线”,协作无间,取长补短,资源互补。

    也许受“523项目”成功经验的影响,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宁殿玺教授谈到青蒿素的市场问题和新药研发时,均多次强调“协作的重要性”。他认为,新药研发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协作基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说,虽然环境发生了,但是,新药研发的特点没有变,高水平的新药研制是一个多科学、多专业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人力、物力投入,这种情况下,科研协作和国际合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也有企业负责人表示,对于重大的新药研发项目,需要政府出面前牵头,进行统一协调,整合力量,解决有关新药研发的问题。

 
产品服务 | 联系我们 | ENGLISH沪ICP备16002716号-1
上海玉华生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